水环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类型与特点
2025-07-15

 水环式真空泵是一种容积式真空泵,其工作原理基于 “液体环” 与叶轮的相互作用形成可变容积空间,从而实现抽气。它结构简单、操作可靠,广泛应用于需要抽除潮湿气体或含少量液体的场景。

一、水环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:“液体环” 如何实现抽气?

 核心结构:由泵体、叶轮(偏心安装在泵体内)、吸排气口、水(或其他液体)组成。叶轮上有多个径向叶片,泵体内注入一定量的工作液体(通常是水,故称 “水环”)。

 工作过程:

 液体环形成:当叶轮由电机驱动旋转时,泵体内的工作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泵壳内壁,形成一个与泵体同心的 “水环”(液体环),水环的内表面与叶轮轮毂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空间。

 吸气阶段:叶轮旋转时,叶片之间的空间在吸气口一侧逐渐扩大,压力降低,气体从吸气口被吸入到叶片间的空间内。

 压缩与排气阶段:随着叶轮继续旋转,叶片间的空间逐渐缩小(因水环内表面与叶轮的距离变化),吸入的气体被压缩;当该空间与排气口连通时,压缩后的气体在液体环的挤压下从排气口排出。

 关键:工作液体(水)既是 “密封介质”(防止气体泄漏),又是 “能量传递介质”(通过离心力形成可变容积)。

二、水环式真空泵的基本类型

 根据结构形式和用途,水环式真空泵主要分为以下两类:

 1. 单级水环式真空泵

 结构特点:只有一组叶轮和一个泵体,叶轮直接与电机连接,结构紧凑。

 性能范围:极限真空度通常为 3300Pa~1330Pa(绝对压力),抽气速率相对适中,适合中小流量抽气场景。

 典型应用:工业排水、小型真空过滤、实验室简易真空系统等。

 2. 双级水环式真空泵

 结构特点:由两个串联的叶轮和泵体组成,前级叶轮的排气口与后级叶轮的吸气口相连,形成两级压缩。

 性能优势:极限真空度更高(可达 100Pa~67Pa),抽气效率优于单级泵,能应对更低压力的抽气需求。

 典型应用:真空蒸馏、大型设备真空引水、食品真空包装(需较高真空度场景)等。

三、水环式真空泵的核心特点

 1. 结构与操作优势

 结构简单:主要部件为叶轮、泵体和轴,无复杂啮合件,制造和维护成本低,故障率少。

介质适应性强:可抽除潮湿气体、含少量粉尘或液体的气体(如烟气、水蒸气、腐蚀性轻微的气体),因水环的存在能起到冷却和密封作用,避免杂质磨损部件。

运行平稳:叶轮旋转时受力均衡,振动小、噪音低,可在恶劣环境(如高温、多尘)下长期运行。

无需润滑:叶轮与泵体、叶轮之间无接触(靠水环密封),无需润滑油,因此抽气过程中气体不会被油污染,适合对气体洁净度有要求的场景(如食品、医药)。

2. 性能局限性

极限真空度较低:单级泵极限真空度通常在 1330Pa 左右,双级泵可达 100Pa,远低于罗茨泵、分子泵等,仅适用于粗真空场景。

抽气效率受工作液体影响大:水温升高会导致水环饱和蒸汽压上升,抽气能力下降,因此需要持续补充冷却水(或其他工作液体)以维持效率。

耗水量较大:工作过程中需不断补充水以维持水环形成,对于缺水地区或环保要求高的场景,需配套水循环系统(如水箱、冷却塔)。

不适合抽除干燥气体:若抽气中不含可凝性气体,水环易因摩擦发热而蒸发,需频繁补水,否则会影响密封效果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