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空泵机组振动处理
2025-08-13
一、振动常见原因分析 真空泵机组的振动多由机械、管路或基础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,常见原因包括: 1. 联轴器对中不良 电机与真空泵通过联轴器连接时,若径向对中偏差(两轴中心线的平行偏移)或轴向对中偏差(两轴中心线的角度倾斜)超过允许范围,会导致旋转时产生附加力矩,引起周期性振动。 特征:振动频率与机组转速一致(1 倍频),且轴向振动较明显。 2. 转子不平衡 真空泵叶轮、电机转子等旋转部件因积垢不均、磨损、异物附着或制造 / 维修误差,导致重心偏离旋转轴线,产生离心力振动。 特征:振动频率为 1 倍频,振幅随转速升高而增大;叶轮积垢、叶片损坏是常见诱因。 3. 轴承故障 轴承磨损、间隙过大、润滑不良或滚珠 / 滚道损坏,会导致运行时产生冲击振动。 特征:振动频率为高频(通常是转速的数倍至数十倍),伴随异响或轴承温度升高;例如,滚珠磨损会产生周期性冲击,频率与滚珠公转速度相关。 4. 管路系统影响 管路应力传递:连接管路的支撑不当、热胀冷缩未释放,会将管路的重量或应力传递至泵体,导致泵壳变形、振动。 流体脉动:管路内气蚀(叶轮入口压力过低,液体汽化后凝结产生冲击)、水锤(阀门骤关导致压力突变)或流量不稳定,会引发泵体振动。 二、振动诊断方法 通过检测振动参数结合现场观察,定位振动源头: 工具检测 使用振动分析仪(如测振笔、频谱分析仪)测量振动的幅值(位移、速度、加速度)、频率(与转速的倍数关系)和相位; 1 倍频振动主导:多为转子不平衡或联轴器对中不良; 高频振动(>10 倍频):多为轴承故障; 2 倍频振动明显:可能是联轴器角度对中偏差过大。 现场观察与辅助检测 听异响:轴承故障常伴随 “沙沙”“咯噔” 声;摩擦时可能有 “刮擦” 声; 测温度:轴承、电机绕组温度异常升高(超过铭牌限值),可能对应轴承损坏或电机问题; 检查外观:地脚螺栓是否松动、管路是否变形、叶轮是否积垢等。 三、针对性处理措施 根据诊断结果,分原因制定处理方案: 1. 联轴器对中调整 操作步骤: 停机并拆除联轴器防护罩,清理联轴器表面油污; 使用百分表(径向 + 轴向)或激光对中仪,测量径向偏差(两轴中心距离)和轴向偏差(两轴端面平行度); 通过调整电机地脚螺栓下的垫片(增减厚度),校准径向偏差≤0.1mm,轴向偏差≤0.05mm/m(不同型号机组标准可能不同,以手册为准)。 2. 转子平衡校正 操作步骤: 拆解泵体,检查叶轮是否积垢、磨损或变形,清除异物、修复磨损部位(如补焊叶片); 对叶轮或电机转子进行动平衡试验(在平衡机上旋转,测量不平衡量),通过添加配重(如焊接平衡块)或去除材料(如磨削),使剩余不平衡量符合标准(通常≤5g・mm/kg); 若叶轮损坏严重,直接更换新叶轮(需确保新叶轮平衡合格)。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