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空泵的维护技巧是什么?
2025-10-10
一、日常维护:每日必做的基础检查 日常维护是预防故障的第一道防线,需在设备启动前、运行中、停机后各进行一次检查,重点关注 “油、温、声、压、漏” 五大维度: 启动前检查 真空泵油(油式泵):观察油位是否在油标 “MIN” 与 “MAX” 之间,同时查看油质 —— 正常油色应清澈无浑浊、无乳化(避免出现乳白色)、无杂质。若油位不足,需补充同型号真空泵油;若油质异常,需立即更换,且禁止混合不同型号的油。 电源与接线:检查电源线是否有破损,接线端子是否存在松动、氧化情况。若线缆破损,需及时更换;若端子松动或氧化,需紧固端子并清理氧化层。 运行中检查 运行温度:监测轴承温度与泵体表面温度,通常轴承温度需≤80℃,泵体表面温度≤90℃(具体以设备手册为准)。若温度过高,需检查散热风扇是否故障、油位是否过低、进气口是否堵塞。 噪音与振动:聆听运行声音是否均匀,无 “咔咔”“刺耳尖叫” 等异响,同时观察振动幅度是否在设备规定范围内(通常≤0.1mm)。若出现异响,需停机检查轴承是否磨损、转子是否卡滞;若振动过大,需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松动、联轴器是否对中。 真空度:关注真空表读数是否稳定在设备额定范围(如旋片泵通常≥0.098MPa)。若真空度下降,需排查进气口密封件是否老化、滤芯是否堵塞、泵内是否有泄漏。 停机后检查 重点做好排污与清洁工作:对于水环泵 / 液环泵,需及时排放工作液,避免积液腐蚀设备,工作液可过滤后循环使用或按要求更换;所有类型真空泵,都需清洁泵体表面灰尘,可使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4MPa)吹除。 二、定期维护:按周期执行的深度保养 需根据真空泵使用频率(如每天运行 8 小时 / 24 小时)和工况(如抽除介质是否含粉尘、水汽),制定月度、季度、年度维护计划,以下为通用周期建议(具体需参考设备说明书): 月度维护:重点在清洁与密封检查 进气系统清洁:拆卸进气口的空气过滤器 / 滤芯(如纸质、金属网滤芯),用压缩空气反向吹扫,若滤芯堵塞严重或破损,直接更换;若需清洗,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洗后晾干,禁止用高压水直接冲洗。 密封件检查:检查进气口法兰、轴端密封(如机械密封、骨架油封)是否有油泄漏或气泄漏。若出现油泄漏,更换老化的密封圈(如 O 型圈,需选耐油材质如丁腈橡胶);若出现气泄漏,用肥皂水涂抹密封处,若冒泡则紧固螺栓或更换密封件。 冷却系统检查(水冷式泵):清理冷却水管内的水垢,可使用 5%-10% 柠檬酸溶液循环清洗,同时检查水管是否堵塞,确保进水压力≥0.1MPa,出水温度≤40℃。 季度维护:重点在润滑与部件磨损检查 润滑油更换(油式泵,如旋片泵、螺杆泵): 停机后趁热排放旧油,利于杂质排出,随后用同型号新油冲洗泵腔 1-2 次(每次注入少量油,启动泵运行 30 秒后排出)。 按油标刻度加注新油,禁止用机油、齿轮油等替代,因不同型号油的粘度、闪点、抗乳化性不同,替代会导致泵磨损或真空度下降。 记录换油时间,通常每运行 1000-1500 小时换一次;若抽除潮湿介质,换油周期需缩短至 500-800 小时,因水汽会导致油乳化。 轴承检查:用手转动轴承端盖,感受是否无卡顿、无明显间隙。若轴承有 “沙沙” 异响或轴向窜动>0.1mm,需更换轴承,更换时需涂抹耐高温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填充量为轴承内部空间的 1/2-2/3。 |